【大会现场。朱其摄】
这是昔日的玛河垃圾场,臭气熏天,鼠蝇成灾的垃圾山、大小不一的废料坑。
这是如今的玛河公园,绿树成荫、鸟语花香、上百种名贵观赏树种以及花卉汇集这里,贫瘠砂坑变身景观,让玛河垃圾场绽放出别样光彩。
近年来,八师石河子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,突出重点,坚持系统谋划、源头治理。让绿水长流、青山常在,让生态环保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,城管局环卫服务中心玛河垃圾场用行动交出了答卷。正值初夏,游客走进园区,不由得感叹,太凉爽了,一幅灵动的画卷跃然眼前:绿树成荫下的小道,是玛河园区亮点之一—模范路,再往前走,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巨大的花坛,花坛里种植有月季、鸢尾、黄菖蒲等花卉,花坛四周种植的双色绿篱,错落有致,就在不远处就是荷塘,每年的7月荷花盛开的时候,摄影爱好者就会不约而同地汇集在玛河公园。难以想象,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这里坑凹不平,到处是砂石采集留下的大坑小坑,每天市区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倒入,使这里垃圾成山,蝇虫肆虐,臭气熏天,一度是石城人民的一块“心病”。
玛河垃圾场位于玛纳斯河以西,这里集中了丰富优质的砂资源。上世纪80年代,伴随着城市建筑市场的发展,砂,作为不可多得的建筑材料,被视为致富的宝贝。然而,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,无视规则、私下交易的个体砂场迅速兴起。经过近几十年的开采,目之所及,皆是触目惊心:地形、地貌遭到严重破坏,大坑小坑数不胜数,有的坑深达到几十米。此起彼伏的砂坑,大大小小布满玛纳斯河s115线南北数公里,像一块块无法痊愈的疮疤。
实施生态修复,守住绿水青山。治理砂坑、恢复生态刻不容缓!这艰巨而神圣的任务交给了环卫服务中心,1991年,张天坤成为玛河垃圾场第一任场长。到任后,他每天和职工们就在垃圾堆里、恶臭味中、蚊蝇飞舞的环境中工作。有一次,他在指挥推土机平整垃圾时,一张嘴瞬间4、5只苍蝇就吸进了他的嗓子眼里,苍蝇就在嗓子眼里打转,咳也咳不出来,连中午啃的干馕一起都吐了出来。这样的经历对玛河垃圾场的职工们来说是常有的事。他先带领勘探队,打了玛河垃圾场第一眼机井,井深101米,井水位61米。随后开始在简易填埋后的垃圾场上植树绿化改造。1991年—2000年,张天坤硬是在四处戈壁的垃圾场上植树造林,使昔日玛河畔的垃圾场变成105亩的绿色林带。
2001年,s115线以北建成一个有山有水生态公园开始建设。历经26年艰苦卓绝的奋斗,玛河生态公园建成锦绣花坛、荷塘映月、湖心岛、观鱼台、情人坡等诸多生态和文化景观,同时园区安装了路灯、果皮箱、制作了荷花池铁架桥、拉索桥,安装荷花池、观鱼池护栏,新建“中国梦”野花组合、彩球雕塑、观鱼池雕塑、管理房三座、凉亭等项目。绿化面积达960千余亩,树木20余万株,每日造氧量4万余吨,成为了广大市民亲水、休闲、健身、娱乐的好去处。
玛河垃圾场的环境治理一直是师市环境改造重点项目工程之一。自2017年起,师市党委及城管局党组又给予大力的支持,展开玛河垃圾场北延的环境治理工作,这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废料坑,首先要收纳全市的建筑垃圾将其填坑,然后进行覆土、绿化等生态修复,进一步完善玛河西岸的环境治理工作。截至2021年秋季,玛河垃圾场北延一期、二期、三期项目工程已经完成100%,其中整理规划面积为769亩,实际绿化面积为586亩,种植苹果树、暴马丁香、红叶海棠、丁香等乔灌木十余个品种共计57720棵,灌溉结合实际漫灌和滴管相结合,一期以漫灌为主,二期、三期均为滴管。
下一步,还将继续对其进行绿化改造,2022年规划绿化面积456亩,这正是环卫服务中心誓要打赢生态环保“翻身仗”的证明。(通讯员 张莉)